關於訂婚六禮的歷史源起,最早可追溯至周朝,當時周公制禮作樂,創制出一套婚姻六禮的風俗,幾千年來成為我國人民結連理時遵行的法則,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,六禮中不少繁文褥節逐漸被省略簡化,隨著各地方傳統風俗的特色,訂婚古禮也不再是照本宣科的繁瑣工作。這些新穎的變通,使得訂婚儀式更加多元化,不過我們仍可以透過古老書籍的記載得知老祖宗對婚姻的重視,並且從中了解祖先們的生活型態,這才是古代禮法傳承的寶貴價值。

古代的訂婚六禮:
1納采:男方主婚人,眼見某家千金,生得美貌非常,可找來媒婆,詳細打聽對方世家,說明願意聚某家女兒為媳,並且了解女方的心意,藉此評估這門親事有沒有成功的希望,當媒人到女方家提親時,通常會以活雁作禮,象徵忠貞不二,不過中古時較難獵取到雁,故改為以鵝代替。
2問名:也稱『生庚』,為俗稱的『合八字』,有些地方則稱『提字仔』或『問婚仔』,先由媒人送女方的『八字庚帖』於男家,書其生年、月、日、時,男方將此置於神前祖先案上卜吉,三日內如家中平安無事,則將男方的庚帖送至女方家,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後的三天內,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燒香拜拜,在這三日內,男女雙方的家中,如果有任何一方發生被偷盜、物品毀壞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,那麼婚事就不成了。
3納吉:問名若屬吉兆,遣媒人致贈薄禮,謂之納吉,又稱小定或文定,也就是訂婚,男方必備鵝、豬肉、大餅等數十個聘物,由媒婆帶領扛工扛至女方家中舉行儀式,同時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,送給新娘一枚金戒指,女方除收受聘物、聘書外,也事先準備一些回聘之物,男方將回聘物品,放在廳堂致祖先、神明,男女雙方,為表慶祝婚姻業已確定,中午分別設宴款待親戚。
4納徵:俗稱大聘、完聘或過大禮,這是六禮中兩個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,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,通常在婚禮前十日至一個月內進行,男方人員在廳堂坐定後,即由媒婆向女方主婚人呈送聘書,並將禮餅(大餅每個約六寸圓周)和聘物數字,一一交與女方點收,聘禮名稱都有吉祥的涵意,數量為雙數,取成雙成對的意思,此時女方主婚人先將禮餅與部分聘物放置祖先神位上致祭,而後,向男方人員遞送滷麵,請其享用。
5請期:由男方家請算命先生擇日,煩媒婆送達女方,徵求同意,倘若女方同意,雙方則開始準備嫁娶的相關事宜,如:裁衣、挽面、剃頭、安床,另外,在安床後至結婚前,不能使準新郎於夜間單獨在床中睡覺,一般可由兄弟陪同,以免象徵空房的兇兆。
6親迎:也稱做迎親,亦即正式的舉行婚禮。
6親迎:也稱做迎親,亦即正式的舉行婚禮。
現代的訂婚六禮(傳統版):
1大餅:即漢餅,嫁女兒吃大餅,大多以斤計算,當天男方扛大餅到女方家,數量越大越體面。
2聘金:包括大小聘、奶媽錢、尿布錢、阿媽錢、阿公錢、公婆錢等等...。
3六色糖:冬瓜糖、糖果、冰糖、桔糖、福圓、太妃糖。
4金炮香燭:壽金、禮炮、炮城、排香、龍鳳大燭。
5新娘金仔:女方的衣服、鞋子、襪子、項鍊、龍鳳鐲、夫妻同心戒、耳環等金飾,取偶數,亦可折合現金,放置於紅包袋內。
6丈人菸與女兒紅:一般選用長壽菸以及紹興酒。
現代的訂婚六禮(改良版):
1聘金:只收小聘,不收大聘,若收取也作為新人的共同結婚基金。
2喜餅:不拘泥於傳統的中式大餅,西式的精緻禮餅亦可。
3冬瓜糖鬙:冬瓜糖及冰糖,簡化傳統的四色糖與六色糖。
4新娘金仔:夫妻同心戒、龍鳳鐲、金項鍊、耳環。
5新娘頭飾:珠仔針及紅巾仔。
6新娘新布衫:新娘所穿著的全套新衣服,包含鞋子與皮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